一、基本结构组成
挤出模具的核心结构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 型腔系统:决定最终制品的截面形状,通过精密设计的模孔(金属挤压)或模头(塑料挤出)实现材料成型12。
- 流道设计:控制熔融材料的流动路径,确保均匀填充型腔。塑料挤出模具中,流道需从圆形/矩形入口平滑过渡至出口缝隙23。
- 分流桥(金属挤压):将铝棒等金属分成多股,通过分流孔汇入焊合室重新结合,形成空心型材1。
- 加热/冷却系统:塑料模具需加热熔料,金属模具需冷却定型。
二、工作原理
-
塑料挤出模具
- 熔融塑料经螺杆挤出后,通过模具型腔赋形,冷却固化后得到连续型材(如管材、薄膜)24。
- 关键点:非牛顿流体的粘弹性特性需通过流线形设计避免流动不均3。
-
金属挤压模具
- 铝棒在高温高压下经分流桥分裂,通过焊合室重新焊合,最终从模孔间隙挤出成型1。
- 两次变形:初次分流变形+二次焊合挤出1。
三、设计关键因素
-
熔料流变特性:需适配材料粘弹性,确保压力均匀分布23。
-
结构适配性:入口与出口形状差异需通过渐变流道过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