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模架开框的公差标准需根据模架结构、材料特性及装配要求综合确定,主要遵循以下规范:
一、开框本体公差
-
深度公差
-
A/B板开框深度:公差范围为 ±0.02~0.05mm,具体取值依据模架类型:
- 带面板模架:开框深度需比模仁高度小20~30mm,确保模仁顶面低于分型面。
- 无面板模架:深度比模仁高度小30~40mm。
- 特殊结构:若模仁为通框,B板需加装托板支撑。
-
A/B板开框深度:公差范围为 ±0.02~0.05mm,具体取值依据模架类型:
-
平面度与垂直度
- 基准面:上下平面平行度≤0.02mm/100mm,基准面间垂直度按GB/T 1800.2的6级公差控制(约0.02~0.05mm)。
- 非基准面:垂直度放宽至7级公差(约0.05~0.1mm)。
二、配合与定位公差
-
模框与模仁配合
- 单边间隙:常规取 0.02~0.05mm(H7/g6或H7/f7配合),避免过盈导致装配困难。
- 特殊要求:高精度模架采用过渡配合(H7/m6),需控制间隙≤0.01mm。
-
精定位装置
- 定位块槽公差:优先磨床加工(±0.01mm),立铣加工为 ±0.02mm。
- 定位有效长度:需高于插穿位/枕位≥2mm,斜度比插穿位小(通常≥2°)。
三、尺寸公差等级(依据GB/T 14486-2008)
公称尺寸(mm) | 精密级(MT2) | 普通级(MT3) |
---|---|---|
≤50 | ±0.07 | ±0.10 |
50~100 | ±0.14 | ±0.20 |
>100 | ±0.20 | ±0.30 |
注:
- 材料收缩率影响公差选择(如PP取上限,ABS取下限)。
- 大尺寸模架(>500mm)需额外补偿热变形量。
四、工艺控制要点
-
加工补偿:
- 模框四周铣深 0.2mm 避空,确保模仁装配到位。
- 穿插部位加 1°斜度 防干涉,清角半径≤R0.3mm。
-
形位公差:
- 定位孔同轴度≤φ0.01mm,镶件槽周界垂直度≤0.03mm/100mm。
-
环境要求:
- 加工车间温度控制20~28℃,湿度40~70%,减少热变形影响。
五、特殊材料调整
- 高收缩材料(如PP、PE):深度公差取上限(+0.05mm),预留收缩余量。
- 玻纤增强材料:需放大公差带20%~30%,补偿各向异性变形。
提示:实际设计中需结合模架标准(如富得巴)、排气槽深度(防批锋)及装配累积误差综合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