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架作为模具的骨架支撑系统,其结构可分为核心模块与辅助系统两大部分,具体配置随应用场景变化而调整。
一、核心模块
-
模板系统
-
上/下模座
上模座固定成型部件并连接注塑机射台,下模座集成顶出机构与定位装置,底座需具备高刚性以承受冲压载荷。 -
中间模板
包含A板(前模板)、B板(后模板)及方铁(支撑块),通过导柱/导套实现精准配合,模脚垫块用于调整闭合高度。
-
上/下模座
-
导向组件
- 导柱与导套采用滑动配合,导柱长度设计需保证合模时有效配合长度≥50mm,且右侧导柱通常比左侧长5mm以优化导向精度。
二、辅助系统
-
顶出机构
由顶针板、顶针及复位杆组成,下顶针板加装缓冲垫圈可降低撞击噪音(缓冲组件通过螺栓固定便于更换)。 -
支撑调节模块
- 立撑杆结构采用中间杆插接立杆设计,托持机构高度可调,配合多根横杆形成模块化支架系统。
- 水口系统(如大水口模架的12种型号)通过面板、水口板等组件控制熔料流向。
三、扩展结构类型
模架类型 | 典型特征 |
---|---|
固定模架 | 对称结构,上下模板螺栓固定,适用简单成型场景 |
三板式模架 | 含中间活动板,支持多级脱模,复杂产品良品率提升30% |
可移动模架 | 活动模板调节模具间隙,适配多批次差异化生产 |
注:模架标准化设计已实现导柱直径公差±0.01mm、模板平面度误差≤0.02mm/m的高精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