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支撑与结构稳定
-
承载模具核心部件
模架作为模具的支撑结构,为模仁、模芯等关键部件提供稳定基座,确保合模精准度和成型过程稳定性[1][3][7]。例如,在注塑模具中,模架通过上下模板、导柱等组件固定动模仁与定模仁的相对位置,保障产品成型精度。 -
抗压与保护功能
模架需承受注塑过程中的高压和模具自重,其高强度钢材与标准化结构设计(如三板式、多板式模架)有效分散应力,防止变形或损坏。
二、标准化生产与效率提升
-
简化设计与制造流程
标准模架通过预制的模板、导柱等通用部件,减少模具设计复杂性,缩短制造周期并降低成本[4][8]。例如,龙记、HASCO等标准模架可直接适配多种模具需求。 -
便捷安装与维护
模架的互换性设计(如插槽与连接座)简化合模锁定步骤,提升模具组装效率[2][4]。专利改进后的模架结构可实现快速安装,减少停机时间。
三、功能集成与工艺优化
-
辅助系统整合
模架集成液压油缸、冷却系统、顶出装置等辅助机构,支撑模具动态操作(如开合模、脱模)。例如,三板式模架的中板移动设计可优化多工位成型流程。 -
适应多样化需求
模架形式(如固定模架、可移动模架)根据产品复杂度灵活调整,满足汽车、航空、电子等行业对精密零部件的差异化生产需求。
四、安全与搬运保障
-
搬运稳定性
大型模架需借助环链电动葫芦等设备搬运,其结构设计(如固定座与插杆)确保吊装过程平稳,避免碰撞风险。 -
长期耐用性
标准模架的高精度加工(如CNC镗孔导柱)保证长期使用中的开模顺畅,减少维护频率。
综上,模架通过结构支撑、标准化生产、功能集成及安全设计,成为模具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工业基石”,直接影响制造效率与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