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因港口、开放、产业而兴,外向型临港工业在北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经过近30年的开发建设,北仑工业长期保持着“领先全省、引领全市”的增长速度,规模效益在全省地位突出,成为宁波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然而,北仑以临港大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呈现能源消耗大、废弃物排放多等特点,对资源要素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如何破解发展面临的“成长中的烦恼”?
北仑区七次党代会上,北仑区委提出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今年初,宁波市委对北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到2017年北仑要达到“两同步”、实现“六翻番”。如何实现这个美好的蓝图?
工业不稳则经济不稳,工业不强则经济不强。于是,北仑区委、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果断出手,不断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创新驱动步伐,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打响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全力打造北仑经济转型升级版。
调整工业结构——“调”出发展新优势
在艰难的转型升级中华丽转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调整结构势在必行。北仑超前决策、果敢前行。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培育完善优势特色产业链,不断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工业结构调整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
作为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北仑有几片蔚成大观的老工业园区,这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也成为了北仑区优化工业结构、技术结构的重要阵地。大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作为北仑区的首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纺织服装、精密机械、汽车配件、电子信息等产业为特色。自2010年挂牌成立以来,大港基地在税源管理、招商引资、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加强资源整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去年下半年以来,基地按照区委、北仑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的部署要求,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创建、促进优势企业上市、盘活土地资源、外引优势企业、内挖潜力项目等方法,实现了基地整体的转型升级,老工业园区重新迸发新活力。
与此同时,北仑区围绕业已形成的优势产业,推动区域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相关配套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7月中旬,北仑区投资合作局与韩国大世公司签订了落户意向,韩国大世今后将向吉利公司配套高档汽车座椅。近年来,北仑区招商部门针对以吉利汽车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链,瞄准高端配套企业,先后引进了法国英瑞杰汽车系统有限公司,以及由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之一美国TRW天合集团投资成立的天合(宁波)电子元件紧固装置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同时在春晓工业园,吸引了一批敏实、拓普等一批知名中高端汽配企业的入驻,带动行业的整体发展。
“产业链招商的魅力,在于引进一些关联性大的大项目之后,配套项目就会跟随进入,相关企业又会给配套企业配套,形成一个‘织网’的过程。”北仑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说。
产品结构由低端向高端转型是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北仑区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附加值,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海天集团强企行动也早已展开。海天2011年研发出新型二板注塑机,拥有九项专利,同等工作状态下,相较传统液压注塑节能50%至70%,生产效率提升一倍。技术优势明显,可部分替代进口。位于小浃江路的海天二板机项目已经获批,预计投产后年产1000台的中大型二板机;在春晓生态工业区的全电动注塑机、伺服节能注塑机生产基地,也于去年5月份开建,投产后年增产全电动注塑机2500台、伺服节能注塑机3500台。
在工业经济困难时期,北仑区坚持帮扶减负与创新增效“两手抓”,一方面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立区人才金融中心,解决融资难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另一方面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带领业务骨干、相关专家上门帮各企业挖掘创造潜力,为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牵头组建联盟,实现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企业依靠自主创新走出困境。
微科光电2000年开始研发电梯内光幕产品,至今已成长为全球产量最大的电梯光幕生产企业,亩产近3万元,其秘密在于与重庆大学合作研发,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信泰机械从20多年前的加工厂发展成为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领军企业,其核心动力在于拥有600多名国内外行业精英组成的研发团队;华朔模具万元产值能耗从0.19吨标煤下降至0.15吨标煤,其主要依靠压铸工厂和涂装装配车间的自动化生产线改造。
“技术上去了,就能在竞争中赢得对手,占据难以撼动的地位。”信泰机械研发中心行政部行政总监林宏宇说。目前,北仑区拥有包括国家级注塑机技术中心、省级高效自动化汽车零部件工装研发中心等200余家从国家到区级的企业研发中心,形成了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和区级科技成果推广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今年上半年全区共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36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1项,申报市级科技重大专项8项,申报2013年度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
技术创新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北仑区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从税收和资金等方面,对创新成果给予扶持,对创新人员实施奖励。全区共有139家企业享受了2012年度“企业研究开发费用50%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减免所得税约6700万元,同比增长45.7%,已带动企业研发投入8.25亿元,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多个,获得国内外专利14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54件。
北仑区还坚持通过组建北仑压铸模具公共服务平台、北仑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面向特色产业集群的中介服务平台,为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数据显示,1至5月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25.5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42.3%,产值及占比位居全市第一。
推进两化融合——“融”出一片新天地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新的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北仑区引导企业从研发、管理、生产、节能等环节着力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为企业现代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雪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级实验室里,工程师正在电脑CFD软件上对一款新研发的风扇产品进行数据分析。
“你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该公司研发部门负责人打趣地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他们投入500万余元购置了离合器试验软件、自控模块软件编程、UGS?NX8等系列软硬件设施,建立了完善的“研究设计信息化”科研平台。
该平台能对产品进行造型、模具设计、模拟分析,同时针对风扇风量、流量、消耗功率、静压、噪声等性能和风扇超速、疲劳、冷热交变等可靠性进行检测,形成从设计、分析到试验、技术评价等完整体系,使开模一次成型。“不仅降低了开发成本,也缩短了研发周期,使产品进入市场时间加快15-20%。”该负责人说。
近年来,北仑区制定出台了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两化融合”和嵌入式软件等实施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搭建“信息化联盟”,组织金蝶、用友、谭建荣院士工作室等服务商,积极开展市场推介和技术交流活动,大力推进两化融合。
在政府的推动下,企业主动而为。目前,北仑区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应用生产过程管理(MES)、产品数据管理(PDM)、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MPS)等信息化管理技术,部分企业研发并应用具有自主品牌的工业信息化应用产品,吉利、拓普、贝发、宝新不锈钢等4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
全球最大的汽配企业之一敏实集团,近年来,不仅在国内设立了诸多分厂,还在东京、慕尼黑、底特律建立了销售和设计中心,在美国、泰国和墨西哥设立了生产基地。
敏实集团运用信息化实现了全球协同合作。“我们与英国BT电信公司合作,部署了全球最流行的云网络架构——MPLS网络,将全球的工厂、设计中心都纳入这个网络之中。”敏实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还利用微软的UC即时通讯系统,集语音、视频、电话、短信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全球的同步沟通,最大程度地压缩了各工厂、设计中心之间的物理距离。
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信息化是必经之路。不久前,为破解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难题,北仑区经信局还与宁波复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了“北仑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基于云技术的信息化服务,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客服等方面的问题,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九万里风鹏正举。北仑,正扬起“工业强区”的风帆,朝着综合实力全国第一方阵,“两同步”、“六翻番”的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