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讯
今年7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从即日起6个月内,A股大股东及高管不得减持股份。此禁令将在明年1月8日到期,后续是否有新政出台、解禁规模、减持规模,以及哪些行业和个股将承受潜在抛压,成为当下市场的焦点。
1月解禁规模11万亿
中金公司发布的最新研报表示,1月份股东高管潜在解禁规模11万亿左右。考虑7月8日至明年1月的解禁总规模,测算1月份来自于大股东和高管的限售股解禁规模为11万亿左右,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52%;1季度大股东和高管的解禁规模接近15万亿,占自由流通市值的71%。
1月潜在减持规模超1500亿
中金公司称,减持禁令将于2016年1月8日到期。今年7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从即日起6个月内,A股大股东及高管不得减持股份。今年上半年,平均每周股东高管净减持规模达到151亿元;禁令出台后7月至12月平均每周净增持91亿元,减持几近绝迹。如无新的减持规定出台,上述减持禁令将于2016年1月8日到期,今年上半年的减持潮或将卷土重来。
中金公司表示,1月份潜在净减持压力或超过1500亿元,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07%以上。一方面,此前市场的一般情况下的净减持力度。
1季度净减持减持3500亿
据中金公司估算,若无任何政策对冲的情况下,1月份规定到期后市场将直面至少1500亿元以上的减持压力。估算1季度的净减持压力在3500亿元左右,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约16%。
行业和个股
中金公司认为,分行业来看,银行、证券、机械等行业解禁市值规模较大,证券、传媒互联网、电子等行业解禁规模占A股市值比例最大,面临较大的减持压力。分板块来看,中小板、创业板减持压力大于主板。
按照如下思路梳理2016年1月减持压力较大的个股:包括1)已经公告有股东即将减持或减持计划尚未结束的公司;2)估值较高,且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
而国泰君安证券则认为,整体定增市场来看,2016年解禁压力尚可,房地产、化工、公共事业等行业解禁压力较大,家电、旅游、计算机、传媒解禁压力较小。2016年整体定增解禁规模14万亿,同比+266%,占流通市值比例为152%,上半年解禁075万亿,压力较大。分行业来看,“不减持”禁令发布后一年内,银行、化工行业定增解禁规模最大,家电、休闲服务定增解禁规模最小;房地产、采掘、化工定增解禁占流通市值比例最高,计算机、传媒定增解禁占流通市值比例最低。
大额增发频现,部分个股解禁压力较大。伴随着2014年7月开始的这轮牛市是股权融资的黄金时代。特别是增发购买资产募集配套资金比例从25%提升到100%以后,借壳上市、“蛇吞象”式重大重组的大额配套融资频发。同时,在传统产业亟待转型、新兴产业急需突破的环境下,以“同方国芯800亿定增”为典型的大额增发开始频现。“不减持”禁令发布后部分大额增发限售到期,这部分个股解禁压力较大。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还称,“不减持”禁令将解,部分个股的重要股东减持且目前股价相较于之前减持时股价的溢价率超过50%,禁令解除后,这些重要股东存减持动力。
机构预计监管层将出新政
由于监管层在稳定股市期间的重要股东禁售政策,目前二级市场重要股东减持出现了堰塞湖,不少机构认为将对二级市场冲击较大,因此纷纷预测并呼吁监管层将出台相关新政,使得禁售期到期后,重要股东减持更为平稳有序。
中金公司预计较为集中的减持压力将对二级市场短期资金面形成一定的冲击。因此不排除监管层将有相应的政策出台来减缓或对冲集中减持的压力,如通过制定规则限制减持的规模和速度、安排预备资金对冲减持压力等等。虽然也不排除限制减持政策会继续延期,但我们预计在救市政策逐步退出的背景下,延期的可能性较低。嘉实基金业表示,面临史上最大减持,预计监管层或许会有一些相应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