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05日讯
“2015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最后一刻,如同被捅了一刀的感觉,至今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一位新三板公司董秘感叹。
和这家新三板公司一样过不好年的,还有十余家公司。2015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最后十分钟交易时间内,这些公司遭遇异常报单“突袭”,这些报单的目的就是打压其年末收盘价。
12月31日尾盘,圆融科技等14只做市股最后10分钟内跌幅超过10%,大部跌幅在16%-20%之间。
1月4日开盘后,以上股票迅速恢复12月31日盘中价格,圆融科技、凌志软件、ST复娱当日涨幅达1818%、1758%、1483%,出现明显异动。
尾盘低价突袭
凌志软件盘面数据显示,12月31日全天均有交易,交易量起伏不大,价格在15元以上逐步递增,午盘后维持在上涨5%的水平。但14:54后,风云突变,几笔1手至10手不等的小单成交却将股价生生砸向12元一线,下跌超过10%。
成交明细显示,14:54开始,一笔仅2手报价为1461元的卖方主动成交引发股价下挫,紧接着是一笔1手报价12元的卖方主动成交;此后连续6分钟时间12元-128元报价小单频繁成交,皆为买方主动成交,共58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12元的买方主动成交盘序列中,又夹杂三笔共10手卖单在153元以上的买方主动成交盘。考虑到该股票采用的是做市转让交易,即数家做市商挂出的卖单报价在同一时间有最高超过20%的差距:当其他做市商以15元卖单报价时,却有个别做市商偷偷以12元报价甩卖,收盘数据显示买卖三档报价都在152元以上,但收盘价仅为128元,收跌145%。
个别做市商的异常价格报单最终保留到收盘后,使实时买一卖一价格出现罕见的“倒挂”现象,圆融科技、ST复娱、许继智能等尾盘大跌股票都体现这一特征。
以梓橦宫为例,其全天成交量均集中在午后特别是最后20分钟。模式较为相似,即主动成交买盘将价格死死压在全天最低价位,14:54-15:00之间连续买方主动成交单序列中,784元成交与1165元成交同时存在,相隔仅10秒。
收盘数据显示,实时卖一价格为793元,即全体做市商整体报单最优价格竟出现高达29%的逆差,即罕见的“高买低卖”现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当天出现超低报价尾盘突袭情况的做市股共有14只之多。
到价成交漏洞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投资者可采用“限价委托”方式报单:即主办券商必须按限定价格或低于限定价格申报买入股票;按限定价格或高于限定价格申报卖出股票。
与投资者的限价申报形成对手盘的,是做市商的“做市申报”:即做市商为履行做市义务,向股转系统发送的,按其指定价格买卖不超过其指定数量股票的指令。
股转系统对“到价”的限价申报即时与做市申报进行成交,成交价以做市申报价格为准。所谓“到价”是指:限价申报买入价格等于或高于做市申报卖出价格,或限价申报卖出价格等于或低于做市申报买入价格。
此外,限价申报之间、做市申报之间不能成交。
据12月31日盘面数据分析,14只做市股尾盘低价主动成交,为个别做市商主动调整做市申报买入价格和卖出价格,使其与投资者限价申报到价成交。
这就意味着,个别做市商单单采用大幅偏离其他做市商报价水平的价格,即可以与订单簿中按价格排序原本靠后的投资者到价成交。
由于投资者的限价申报互相不能成交,做市商的做市申报亦互相不能成交,这种操作方式在当前流动性较为稀缺,成交清淡的新三板市场,事实上可起到操控价格的作用,且成本极低。
后续处理待解
“很多投资机构打来电话,说股价大跌,年终浮盈大幅缩水,为什么?”某新三板公司董秘方玮表示,“我告知他们公司基本面没有变化,1月4日价格迅速恢复说明了这一点。”
“可能的解释是个别做市商已超额完成2015年业绩指标,为降低2016年的业绩基数而作出的主动调整,其方式就是在2015年最后一天,把重仓股市值砸下去。”上海某三板私募投资总监李奇表示。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异常转让实时监控指引》,做市股票当日成交量加权平均价较前收盘价变动幅度超过20%,相关做市商应当及时向股转系统报告。
以上出现尾盘异动的股票当日最高跌幅都在20%以内,其中福昕软件、圆融科技、ST复娱、蓝天环保当日跌幅都控制在1993%、1990%、1988%、1960%一线,疑为刻意控制幅度。
根据《细则》,股转系统可对股票转让中的特定行为予以重点监控和自律监管。其中“异常转让行为”包括“单个证券账户,或两个以上固定的或涉嫌关联的证券账户,大笔申报、连续申报、密集申报或申报价格明显偏离该证券行情揭示的最近成交价”;“明显异常”的情形包括“股票转让价格连续大幅上涨或下跌,且挂牌公司无重大事项公告。”
多家新三板公司董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涉嫌操控价格的做市商为上海某上市券商,该券商场外市场部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问询时回应:“涉及商业机密,且本部门非信息披露渠道,请以公司官方口径为准。”
股转系统交易监察部回应称,已就此事要求相关做市商自查并提交情况说明,后续处理将根据反馈内容定夺。
“这一风波短期看对企业没有实质伤害,但我们不愿看到股价被个别机构操控,这意味着股价形成机制并不公允,长期来看影响很坏。”方玮表示,“我们希望有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