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趋势分析 » 正文

电子制造业“大而不强” 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30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7766
核心提示:中国作为电子产品制造大国,更是占据了全球70%的产能,其中手机制造产能高达32%。这意味着电子产品的加工和组装工厂绝大部分都在中国,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电子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
  电子产品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近十年,我们目睹了全球电子产品的大放异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出货量巨大。中国作为电子产品制造大国,更是占据了全球70%的产能,其中手机制造产能高达32%。这意味着电子产品的加工和组装工厂绝大部分都在中国,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电子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

TIM图片20180710094709

  随着电子制造企业引进设先进备,改进生产工艺技术,尤其是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之后,电子制造行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日前,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发布今年前十月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1-10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行业效益水平持续提升,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加13.8%,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1个百分点。
  过去20年由于电脑以及3C、通讯产品的快速发展,以及近10年智能手机问世后的蓬勃景气,带动了相当大的一批中国零组件制造企业成长壮大,成为各自细分领域中的行业龙头,诸如:歌尔股份、欧菲光、海康威视、三安光电等等。
  经过数年的建设,电子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出具规模,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总体来讲,电子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总体上已经呈现趋缓的态势,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建设也从有硬件建设为主,转变为以软件和服务为主。
  电子制造业体量庞大,在人工成本低廉的发展初期,高密度人工就能满足重复组装、测试的需求,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用工成本急剧增加,但电子产品的价格却未出现相应的上涨,因此利润变薄,企业急需寻找有效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缩减生产成本,将工厂自动化和MES系统引入电子生产制造为电子产品厂商开启一扇“智能制造”之窗,苹果、富士康等国际公司已经开始引入自动化设备。
  企业不仅实现了设备的互联集成、数据的纵向打通各个层级的集成,而且围绕产品生命周期的从设计到工程到制造的数据集成,以及围绕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客户、物流等端到端的集成也已经初具模样。通过集成,数据、信息开始在企业内自动传递,可以被所有需要的终端获取并分析,由此带来的企业运营效率和成本的大幅改善,令这些先行的企业收获颇丰。
  尽管如此,电子制造行业由于企业自身业务复杂和软件研发厂商产品限制,ERP系统信息化建设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并且由于ERP系统实施没有标准可以参考,完全依靠企业和软件厂商、实施方进行协商,使得ERP系统的实施面临很大风险。
  在电子制造业中,大量的企业处在产业链下游也就是通用元器件层面,以往这些企业与上游整机企业联系不紧密,双方主要是产品配套,缺乏企业间深层次联合;在研发、生产和发展战略上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简单地说,就是国内整机生产企业几乎是国外元器件的组装线。
  总的来看,虽然电子产品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众多创业者的目光,诸如小米、华为、OPPO/VIVO等智能手机品牌的席卷式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量奇迹,但是它们不得不承认,高销量的背后也隐藏着利润微薄的尴尬,加上电子产品的功能日益复杂,致使生产制造企业背负巨大的制造流程优化压力,因此,电子制造向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版权隐私| 模架问答| 会员特权| 网站特色| 会员公约|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公网安备 32058302001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