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市场的思维必须全面进行调整”。当记者就中国市场战略询问富士工业技术董事长兼社长丝川良平时,得到了这样的回答。这句话的具体意思指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既然在纯粹的成本竞争中无法取胜,那么就只有在中国厂商无法模仿的领域来求得活路。对于在海外的制造基地,丝川称,将不断强化现有的中国及印尼工厂。仅从这些公开发表的内容来看的话,看不出“全面进行调整”这种经营方针上的转变。
联手合作及收购未作考虑
展望整个模具业界可以看出,在中国市场方面,从均在本公司基地进行制造的“独家主义”的框框中跳出,“充分利用”当地模具厂商的趋势正在抬头。例如,著名射出成型模具厂商——日本池上模具工业(总部:日本埼玉县加须市)正在使该公司选择的中国模具厂商实现网络化,以加速构筑起可廉价采购到射出成型模具的体制。这一战略与模具用户希望在当地采购模具的意愿相吻合。另外,部分用户甚至有将中国作为其全球使用模具的采购基地的意向。
当然,这是出现在与汽车用冲压模具不同的领域的现象,长期而言这种做法是否是一项正确的战略还是个未知数。虽说如此,但用户无疑都希望采购到便宜的模具。仅凭“独家主义”的高附加值路线,日本冲压模具厂商难道能够打破最后“被逼得只剩下(高难度的)车身侧围以及挡泥板业务”(富士工业技术的丝川)的状态吗?尽管丝川表示“目前根本不考虑与中国厂商联手合作以及收购中国厂商”,但早晚需要这样的对策。
想要了解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中国模架网,http://www.chinamj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