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趋势分析 » 正文

2016年IPO审核三大变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15  浏览次数:1689
核心提示:3月9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了第35次发审委会议IPO审核结果,海尔施生物医药、欧普照明获通过,上海锦和商业经营(下称上海锦和)首发申请未通过。其中,上海锦和成为2016年首家未获得通过的申请IPO企业,甚至也是自2015年11月底以来首家被否的IPO企业。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9日,证监会2016年共审核46家IPO企业,其中仅有一家未获得通过,通过率高达97.8%。而在3月8日之前,通过率更是高达100%。在投行人士看来,2016年IPO审核呈现三大新变化:过会率大幅上升、审核进程提速、问询更加细化。
 
                               

    3月9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了第35次发审委会议IPO审核结果,海尔施生物医药、欧普照明获通过,上海锦和商业经营(下称上海锦和)首发申请未通过。    其中,上海锦和成为2016年首家未获得通过的申请IPO企业,甚至也是自2015年11月底以来首家被否的IPO企业。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9日,证监会2016年共审核46家IPO企业,其中仅有一家未获得通过,通过率高达97.8%。而在3月8日之前,通过率更是高达100%。在投行人士看来,2016年IPO审核呈现三大新变化:过会率大幅上升、审核进程提速、问询更加细化。
     首家IPO遭否
       上海锦和“不幸”成为2016年首家被否的IPO申请企业。在此之前,2016年IPO的过会率达到100%。招股说明书显示,上海锦和的主营业务是产业园区,尤其是创意产业园的定位、改建和运营管理。2013年、2014年、2015年1-3月,其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8938.7万元、7577.36万元和1666.87万元,呈现下滑态势。
       尽管尚不清楚上海锦和被否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但从发审委委员询问的主要问题可见端倪。发审委共询问了四个问题,第一个是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化比例和人员重要性等方面;第二个是公司是否属于政策提及的“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其租赁划拨用地的用途是否属于“兴办创意产业”、所使用的租赁房屋存在资产瑕疵的解决进展情况等;第三个是关联方租赁交易定价合理性;第四个是公司委托的主要工程方的基本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发审委委员问的问题比较重要的是第二个和第三个,其余两个不是太实质的问题。不过,上海锦和招股书已经充分披露了,就看问题是否切实影响公司的成长性和持续盈利能力。”某券商一名投行人士认为。
       在政府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相关概念也受到资本的追捧。2011年底,上海锦和股东锦和投资以增资形式吸收平安创新资本、苏州华映、无锡华映、常熟华映等9家企业股东及8名自然人为新股东。2012年5月,上海锦和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2011年-2013年,公司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重组。2014年6月,其成为IPO排队大军中的一员,保荐券商为国信证券。
       从上海锦和引入PE战略投资筹划上市至今,已有四五年之久,排队期间也经历了财务大核查。其IPO被否不仅成为2016年的首家,也是自发审委去年11月25日否决浙江天达环保以来的首家。“筹备很多年,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最后还上不了市,蛮悲催的。但是在审核制下,IPO过会率不可能是100%。”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IPO审核三变化
      “今年的过会率大幅提升,以往很少见到这么高。”北京一名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表示。Wind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发审委共计审核企业分别为122家次、272家次,分别通过109家次、251家次,通过率分别为89.34%和92.28%。
       在过会率大幅提升的同时,IPO审核另外一个显性变化是审核速度的提升。数据显示,截至3月9日,证监会发审委2016年共计审核46家企业,另外辰欣药业在上会前夕主动撤回申请。剔除春节长假和元旦因素,2016年迄今共有47个工作日,这也意味着证监会对IPO申请企业的审核速度达到每日一家。统计发现,证监会每周开两次发审会,基本每次约有2-3家排队企业上会。“这种现象应该是监管层正在尝试包容性审核,提高审核效率,降低企业排队时间和成本,强化IPO信息披露,淡化公司投资价值审核。”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这将有助于与注册制对接,并逐渐向注册制靠拢。“这也是迈向注册制的一种临时过渡形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近期另一个典型变化是,发审委问询的问题更加细化、更加全面,在披露的几十份问询问题情况看,主要问询问题集中在3-8个,委员们尤其对涉及发行人利益的关联交易、持续盈利、补贴情况、招投标情况等触及较深。比如海尔施生物、上海锦和、南京音飞储存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获通过)等都被问及关联交易情况和持续经营及盈利问题;欧普照明、鑫光绿环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未获通过)等被问及补贴情况,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获通过)、广东超讯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获通过)、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获通过)等均被问及招投标情况。“目前监管层要求充分披露,尤其是对风险揭示。因此,不少企业的风险提示达到近20个,包括政策、盈利、成长性、定位、募投项目、控制权等,基本能想到的风险因素都需要披露。”上述北京投行人士表示,尽量避免企业“带病上市”,另外对投资者也做到充分的风险提示,上市后让投资者做价值判断。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版权隐私| 模架问答| 会员特权| 网站特色| 会员公约|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公网安备 32058302001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