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际市场 » 正文

中联重科“极致”之道,借国际资本造“超级航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17  浏览次数:803

  他是固执的坚守者,深信只有极致产品才能基业长青;他是中国制造的默默践行者,推动中国标准与世界标准的对接;他借力国际资本,积极探索国际化之路。他,就是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

  当中国经济换挡升级、工程机械遭遇行业寒冬之时,这位低调的掌门人已经完成企业的内部“整理”:成功将中联重科从一家工程机械企业转型为集工程机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金融服务等多板块业务于一体的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传统企业站在对接‘互联网+’、资本运作的风口时,唯有守住根本、不忘初心,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转型升级,最终成就一个国际化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詹纯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始终强调,装备制造企业的根本在于产品,这种能力在互联网+的时代不但不能弱化,还要更强化。   

  以不变应万变坚守“极致”之道

  当工程机械伴随着经济新常态进入行业“天花板”、传统企业纷纷触网转型时,总部位于长沙、发轫于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中联重科内部却在热络地开展着一系列打造“工匠精神”的劳动竞赛。

  “与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相比,中国企业不缺技术,缺少的是极致的‘工匠精神’。如果不唤起‘工匠精神’,中国就不可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詹纯新认为,“工匠精神”的缺失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

  何为“工匠精神”?在詹纯新看来,良好的工匠是对每件产品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敢于创新,拥抱变革,在擅长的领域成为专业精神的代表。

  始终坚守的专业精神,使这个23年前借款50万元起家的企业,如今成长为世界知名的工程机械企业。不论行业处于何种境地,詹纯新认为,研发制造出稳定可靠、绿色环保、智能人性的极致产品,是装备制造企业的根本能力。“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还处在工业10、20时期的企业,有能力嫁接工业40技术。”

  基于此,中联重科摒弃粗放增长的发展模式,用极致的思维提升产品质量与工艺,努力铸造中国装备制造领域的“奢侈品”。在世界工程机械领域,许多印记着世界纪录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都来自中联重科:101米世界最长碳纤维臂架泵车、113米全球最高的登高平台消防车、全球最大水平臂上回转自升塔式起重机……

  面对深度调整的市场,中联重科一方面通过“整理”先进技术、核心产品、商业模式、经营理念,使产品更具创新性,更符合绿色发展趋势、更具竞争力;一方面在细分市场快速发力,打造施工升降机、干混砂浆设备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品。

  2015年4月,中联重科邀请世界著名的工业造型设计团队——意大利ZAGATO公司历经10个月完成旗下1200多个品种的全新涂装,也是其向世界级高端品牌靠近的重要一步。

  在各行各业纷纷布局借力互联网转型时,詹纯新冷静地认为,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就像高速公路。对制造业实体而言,应该是制造业“+互联网”,如果没有“极致”产品这个实体,互联网这个基础设施再好也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  

  同心多元发展寻求转型突围

  作为工程机械领域的样本企业,在行业辉煌十年的滋养下,中联重科迅猛发展。行业处于收缩调整期后,中联重科审时度势,迅速进入相关联的农业机械、环境产业等领域。

  瞄准农机、环境产业新蓝海,正是詹纯新对国家政策敏锐把脉的体现,恰如当年中联重科选择工程机械。

  “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农业机械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只要抓住时机,中国农业机械也会在全球市场拥有自己的地位和品牌。”詹纯新说,农业大国必然要做好农业文章,现在中国农机的高端市场主要被国外品牌垄断。中联重科收购奇瑞重工,可以把中联重科积累起来的技术优势、资本运作优势注入到农业机械,同时放大奇瑞重工的原有优势,进军农机行业高端市场,打造中国农业机械的世界级品牌。

  2014年底,中联北美研发团队和欧洲研发中心相继亮相,为农机装备注入强大科研活力。而在2014年11月的意大利农机展上,中联重科又与采埃孚、道依茨、博世力士乐、卡拉罗等全球顶级农机零部件供应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此外,中联重科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携手启动“杂交水稻超高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项目”,使中联重科抢占了农业机械的市场制高点。

  2015年6月,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LADURNER公司,标志其从环卫设备提供商到环境产业整体方案提供商和投资运营商转型。詹纯新表示:“环境产业实质上包括装备制造、运营与投资三大板块。中联重科收购LADURNER公司以后,将在三个方向进入环境产业。我们要做中国最大的环境装备制造商,做最有经验的运营商,做最强的环境产业投资商。”

  纵观美国、日本装备制造巨头的全球崛起,都是由本土转向国外的路径,其海外扩张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撑和促进。在中联重科转型过程中,2015年中联财务公司的正式落地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财务公司可全力助推中联重科的战略转型与全球化拓展,使公司形成以金融服务板块支撑工程机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等板块发展的格局。

  借力国际资本打造“航空母舰”

  从2008年成功并购意大利CIFA,借力国际资本市场阔步“走出去”,到建立巴西、印度等海外生产基地,在近80个国家建立销售和服务平台,在40多个国家建有分公司,实现研发、生产、渠道的全球布局和运作,中联重科一直在探索着一条适合中国制造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国际化如同一场赛跑,欧美跨国公司比中国企业起跑的时间要早、速度要快,管理理念、技术资源、本土化能力等远强于中国企业。”詹纯新认为,中国企业不能仅仅按部就班地等待自然生长和进化,必须要走“新型国际化道路”。

  詹纯新理解的新型国际化道路是:借力国际资本市场,以世界为纬度整合全球资源,使中国企业的制度、管理、技术、文化与与国际领先者快速对接,最终实现“花开全球,跳级发展”。

  不论是破解目前的行业瓶颈,还是寻求行业的高端发展,詹纯新都坚定地认为借力资本“走出去”是关键。

  正是得益于詹纯新的技术专家背景,使得他善于把脉市场、洞悉行业风向,推动中联重科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爬坡全球价值链高端。

  资料显示,近年来,中联重科通过外延式的并购,收购CIFA、M-TEC、RAXTAR、LADURNER,买断塔机高端专家德国JOST平头塔系列产品全套技术,快速储备了一批世界顶端的技术以及成熟的研发人员。同时,通过在欧美建立研发基地以及国内外研发人员的相互融合,使得公司迅速在技术研发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融合制造出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创新产品。

  “在转型中,既要‘+互联网’,更要‘+自身能力’,既要‘+资本’,更要‘+自身变革’。因此,我们制定了‘2+2+4’的战略,就是立足于产品和资本两个市场,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产业和金融的两个融合,做强工程机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金融服务四个板块,打造一个国际化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在詹纯新眼中,打造印记着“中国”标识的世界品牌、世界级企业才是最终目标。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版权隐私| 模架问答| 会员特权| 网站特色| 会员公约|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公网安备 32058302001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