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推进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2022年,“双碳”由前期谋划阶段将步入到实质性的推进阶段。
建筑业“双碳”工作具有深刻意义
“双碳”目标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建筑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必须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升级。
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共建绿色美丽世界的要求,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我国建筑业绿色发展、低碳减排仍存在较大短板。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指出,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1.5亿吨。建材生产阶段能耗11亿吨,建筑施工阶段能耗0.47亿吨,建筑运行阶段能耗10亿吨。
建筑模架行业在建筑施工领域的碳排放研究。模架行业占建筑业产值的5%,大约1.4万亿元,同时又是一个重复多次,反复循环利用的产业。据统计,建筑施工能耗仅占建筑全过程总能耗的 5%~10%左右。国内有的大学对建筑施工过程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将混凝土工程、运输工程、钢筋工程、模架工程进行对比,模架工程碳排放占比很低。
协会自身开展的碳排放前期工作。按照建筑碳排放测算方法的分类,分为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实测法三种,结合国家标准《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2019),清华大学《建筑产品物化阶段碳足迹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等论文,综合考虑木模板、全钢大模板、铝模板、扣件式脚手架、轮扣、盘扣等产品,我们认为模架行业占建筑生产+施工阶段的2%~3%左右。统计也不太完整,在此也邀请各位给予指导。
模架行业的高质量升级与绿色发展。“双碳”要求推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推进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以及工业化和智慧化。从行业发展来看,模架行业转型升级效果显著,“双碳”进程正在由政府推动和市场助力一起逐步优化。
例如,近年来,脚手架体系不断革新,盘扣式脚手架迎来高速发展,盘扣新增量约2000万吨,由于高强度钢Q355代替Q235,节约了30%的用钢量,仅生产阶段节约钢材超过600万吨(按每吨钢碳排放1.8吨计算),减排CO₂超过1000万吨。
铝合金模板存量在8000万平方米,其中标准板6500万平方米,非标板1500万平方米,目前基本实现再生铝的行业内循环。每吨电解铝碳排放11.2吨,而再生铝碳排放仅为0.23吨。同时,铝模板免抹灰,节约大量的水泥,年减少CO₂排放上百万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爬架)产品发展迅速,安全性好,智能化,数字化系统不断完善,节约钢材80%,事故率大大降低。镁合金模板,索氏体不锈钢模板,BIM体系,数字生产管理系统等都取得了技术性突破。
综上所述,模架行业正处于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同时,模架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普通建材存在显著区别,是多次循环周转的产品,铝模板可以周转使用300余次,盘扣国外可以使用20余年,爬架主体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行业从业人员围绕租赁业、服务业、劳务分包、设计人员形成较大规模的第三产业。因此,行业减排需要设定怎样的目标,怎样科学开展碳排放精确的定量化研究,需要进行更系统、更深入地研究探讨。
行业困惑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碳排放计算边界模糊。是仅仅统计模架产品碳排放,还是包含人员劳务等全产业链多个环节?是以建筑面积等计算,还是以营业收入计算?如盘扣脚手架企业,纯物资租赁和含劳务专业化分包营业收入差异较大,如何设定碳排放值?
二是碳排放计算方法不统一,导致计算结果差异性较大。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实测法在实操中都存在不同的实践难点。各项技术的碳排放指标不同,又各自有各自技术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如同一栋高楼,地基采用木模板,标准层采用铝模板有最佳经济效益比。如果模架产品碳排放值有差异,怎样去引导?
三是碳排放的主体责任不明确,模架行业从上游购进物资,整体处于产业链的中游、下游,上千家企业集中于加工制造环节,租赁环节,如果按照排放因子法,上游生产是碳排放的重点环节,中下游很多的环节碳排放很低,甚至不产生碳排放。
针对行业发展的三点建议
一是希望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和专业技术支持,系统性地开展碳排放定量化研究,确定现有模架产业链各环节碳排放的参考指标。将计算方法统一,统筹生产制造、施工环节的计算方法和初始值。
二是明确碳排放的主体责任单位,边界范围,制定模板脚手架碳排放行业标准,使广大模架行业企业有据可依,有标可循。
三是定指标,应契合行业的现状,不宜脱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