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显然正在降低,高端制造业逐渐回流至发达国家,低端制造业则搬迁至东南亚,能够引起资本外流的,一是本土优势的衰落,二是竞争对手的崛起。这个现象并非2017年才刚刚出现,只是今年的感觉更加强烈。在谈及这个问题时,很多人都对它有些误解,其实,这种局面是由多方面原因决定的。
首先是人口红利的消失。除了人们通常所认为的与计划生育有关,还有另一个关键原因是高校的扩招。在中国仍处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引导经济的发展阶段,1999年,中国开始了急躁冒进的扩招计划,同年,招生人数高达160万,比1998年增长了48%。2012年,招生685万,是1998年的5.4倍。也就是说,在新增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大学招生人数却疯狂上涨,这造成了两个矛盾的现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招工难和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
国际竞争优势逐渐降低 中国制造为何面临如此困境?
其次是人工成本的上涨。之前有媒体说,广州的制衣工人要求日薪400元,但他们却没有说,一个月下来,实际到手的工资还是四五千元,为什么呢?因为很多时间都无事可做,开工的日子并没有几天,由于订单的不稳定性,工人的流动越来越大,对工厂订单信心不足越来越影响工人就业的积极性。人工成本相较于10年前的确已大幅上涨,但这不仅仅存在于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显然正在降低,高端制造业逐渐回流至发达国家,低端制造业则搬迁至东南亚,能够引起资本外流的,一是本土优势的衰落,二是竞争对手的崛起,或者两者兼有。
就高端制造业来说,中国对品质要求的懈怠、离岸控制品质的艰难以及发达国家自身对失业率的担忧和人民币在崛起时面临对手的种种打压,都形成了高端制造业落户中国的担忧;而对低端制造业来说,成本的上涨和汇率的波动大大降低了中国制造的传统优势,大型跨国公司越来越倾向于跟多个生产基地合作来分散风险。
与中国飞速增长的出口贸易额相比,中国制造业的品质似乎还停留在最初发展的阶段。中国能够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贫穷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与活跃的民间资本给中国制造带来的极大活力是分不开的,但与制造业越来越成熟的技术水平相比,决定制造质量的机械机床等关键设备的发展却非常滞后,高品质商品的生产设备完全依赖于进口。
汇率的波动加大了进出口双方的风险。国际上,由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势必引起了旧有的货币霸主疯狂打压。美元频频向人民币发难,致使汇率波动较大,而在国际贸易中,由于结算周期比较长,从下单到付款往往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这大大加重了进出口但双方的风险,一个稳定的汇率是维持正常进出口贸易的关键所在。
除了货币攻击,旧有的经济大国为了保住本国的经济地位使出了浑身解数,由于制造业的高耗能污染,气候和环境就成了他们影响中国的关键。另外,民间借贷疯狂,致使制造业企业负债累累。疯狂的资本市场催生了疯狂的民间借贷,企业不需经过严格的审核就能轻松获得一笔巨额贷款,这大大助长了人们的投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