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汽车与机床,不同的产业一样的使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22  浏览次数:1216

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一批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学会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建设是汽车强国的三个评价标志。但在实现汽车强国梦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关乎着整个产业的成败——它就是关键制造技术与装备。

其实,在每一辆靓丽车型的背后均需要有几条生产线的支持,而形成冲压、机械加工、焊接、涂装、总装等生产线的关键设备甚至是整条线则成为支撑一个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心要素。我国在高精尖制造装备方面,不仅由于历史原因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着固有的差距,而且在当代制造技术越来越走向数字化、柔性化、轻量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又形成了新的差距。这些差距所呈现出的现实就是:精密机械加工装备进口依赖度高达90%。据了解,自成立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重大专项后,我们通过鉴定取得的成果不计其数,但真正能实现产业化的并不多,企业对于关键装备的进口依赖有增无减。

以上说的并非危言耸听,如果有可能只要随意到国内任意一家汽车企业(包括自主与合资)的生产线上转一圈,你就会发现:真正挑大梁的设备几乎全为进口。

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采购方要求设备的生产质量必须要有保障。这也就在采购方与装备提供方之间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悖论——你的设备我用了之后不敢保证质量和效率;你不用怎么会知道我的设备不能保障你的生产。

自主装备崛起的关键是要打破这种典型的悖论,打破它的关键是从机制上继续改善,并且要供需双方的共同努力。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拥抱“智能制造”!精密激光加工设备逸飞激光今日登陆上交所 科技赋能,“承德制造”再崛起
商业想象力逐渐缩小,智能门锁何时才能实现全民普及? 解码生命力,助力中国芯丨施耐德电气生命科学及电子半导体行业客户峰会成功举办
增材制造领域又一项新兴技术:玻璃3D打印 “再工业化”屡战屡败?“去工业化”容易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版权隐私| 模架问答| 会员特权| 网站特色| 会员公约|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公网安备 32058302001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