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钢铁业:淘汰产能不应以国企民企划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22  浏览次数:1569

对于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以市场定取舍是正确路径,简单以国营、民营来划分界线、区别对待,恐怕会演变成一场低效的利益争夺战。

据媒体报道,河北省国资委日前表示,按照国家化解产能过剩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未来3年河北要削减近1亿吨钢产能。对于这一减产目标如何具体实现,中钢协负责人认为,国营及大型联合钢企将通过调整而在环保方面取得进步,更多中小型民营钢企将面临淘汰、合并的命运。

在工信部7月底公布的19个亟待淘汰过剩产能的工业行业中,钢铁行业是重点。中钢协的调研数据则显示,2012年底,国内钢铁实际综合产能约9.76亿吨,而2012年国内钢铁消费量为6.7亿~6.8亿吨,消费需求增长明显小于产能扩张;同时,相比于淘汰的产能,新建、扩大产能的速度和规模大得多,实际产能不降反增。

淘汰过剩、落后产能是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但由于触动利益巨大,收效并不明显。以钢铁行业为例,近年来去产能成效甚微,与地方政府的GDP政绩观脱不开干系。2008年~2009年,一些一度停产的钢企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纷纷恢复生产,出现了“越亏损、越生产”的怪现象。究其原因,各地政府为保住产值、税收和就业,以审批和信贷为钢企提供支持,政策、信贷、价格扭曲导致了严重的资源错配。“力保”之下,国营、大型钢企在市场淘汰中屡屡有惊无险地过关,民营、小型企业为了生存自保,纷纷扩大生产规模以抢占市场,由此出现恶性竞争,严重破坏了行业生态。

3年减1亿吨—河北省放出的“狠话”表明了去产能的决心,但手段和路径却值得商榷。产能扩张不能“一窝蜂”,去产能同样不能“一刀切”,这两种做法恐怕源于同一种思维模式。政府主导,以兼并重组等方式来淘汰过剩、落后产能,方向是对的,但不应以国企和民企来划线,而应以技术水平、环保标准和资金流等市场因素来定取舍。在企业竞争能力、生存几率的判别中,市场始终发挥着基础作用。即使政府在环保等技术判别中发挥导向作用,但最后实现对落后和过剩产能挤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仍然是市场。对于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以市场定取舍是正确路径,简单以国营、民营来划分界线、区别对待,恐怕会演变成一场低效的利益争夺战。

在淘汰过剩、落后产能方面,过多的行政干预会增加建立公平规则的困难。面对市场,国企和民企需要在生产技术、营销水平、管理机制、环保标准等方面竞争,政府需要做的是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做好服务监管,明确环保门槛,管好信贷资金,监测市场动向,及时发布信息。去产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才是根本。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拥抱“智能制造”!精密激光加工设备逸飞激光今日登陆上交所 科技赋能,“承德制造”再崛起
商业想象力逐渐缩小,智能门锁何时才能实现全民普及? 解码生命力,助力中国芯丨施耐德电气生命科学及电子半导体行业客户峰会成功举办
增材制造领域又一项新兴技术:玻璃3D打印 “再工业化”屡战屡败?“去工业化”容易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版权隐私| 模架问答| 会员特权| 网站特色| 会员公约|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公网安备 32058302001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