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浙政发〔2017〕9号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深化我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水平,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总体要求
发展目标
到2018年底,面向工业应用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开放式生产和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制造业新生态基本形成。
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工业云企业用户数比2015年翻一番。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6%,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5%,库存周转率提高25%,能源利用率提高5%。
重点制造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率分别达到85%、85%、70%和60%。
重点制造企业装备数控化率、机器联网率、制造执行系统应用率分别达到50%、35%和 50%。
重点制造企业电子商务采购和销售比例分别达到40%和55%。
建设一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一批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培育一批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和工业电子商务等试点示范企业。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自动控制与感知、核心工业软硬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以互联网为核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
到2025年,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制造业全过程、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健全,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主要任务
1
打 造 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平台
推动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建设。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整合、集聚企业内外部各类人才、设计、制造、服务和资本等资源。鼓励内部员工、外部创客和中小微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服务。鼓励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电子信息等制造业龙头企业发挥“双创”平台聚集的资源优势,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创业创新环境和专业化服务,构建资源富集、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产业链“双创”新生态。到2018年,培育100家制造业龙头企业“双创”示范试点。
推动互联网企业“双创”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建设面向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开展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依托高新区、科技城、特色小镇等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开源社区等新型众创空间,推动互联网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等高端要素向制造业集聚,打造一批制造业“双创”基地。支持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推动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推动互联网资源与制造资源有机整合,合资合作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发展智能化、网络化新产品、新服务,探索制订一批融合发展的技术体系、标准规范、商业模式和竞争规则,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支持龙头骨干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合作,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块状经济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深化互联网应用,提升行业运行效率;支持装备制造企业与大数据企业合作,发展服务型制造。建立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云制造、工业信息安全等跨行业联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制造业领域的分享经济,促进制造资源配置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2
推 进中小企业互联网融合应用
实施制造企业上云计划。聚焦中小企业云应用,建设一批专业或行业性云平台,打造云计算产业链生态,构建云计算应用服务体系。鼓励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使用云技术,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实现供应链资源共享和产业链协同。
深化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推进中小制造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合作,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高效协同的电子商务体系。推动集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分析、跟踪追溯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物流平台建设。以电子商务平台应用推广为抓手,推动移动、产业集群、社区、农村、跨境等领域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发展。
3
发 展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制造
推进感知互联的智能新产品新装备研发。突破发展智能传感器、多传感器集成、网络标识等智能感知产品;加快发展穿戴电子、网络终端、智能家居、医疗电子、车联网等网络化、智能化产品;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数控装备、增材制造装备、高性能检测设备、纺织装备、物流装备、电网设备、农业装备、船舶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高端装备。
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行业领域,加快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应用。重点在化工、医药、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电子、家居等行业,推进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支持制造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物流成套设备,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环节智能化水平。到2018年,建设100家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
加快工业大数据的开发应用。构建工厂内人与机器、机器与物料、机器与机器之间互联的网络结构,打通数据链,提高企业数据感知、识别、挖掘、分析和管理能力。利用大数据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柔性化生产、精细化管控和智能化决策能力。鼓励企业采用专业的大数据分析工具以及第三方大数据服务,推动精准营销、关联营销。探索建立传统产业大数据平台,争创国家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体系。
深入实施企业“两化”融合登高计划。面向全省2000家重点制造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加强信息系统的纵向集成、横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不断推动企业信息化从单向应用向综合集成、协同创新提升,从机器换人、机器联网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迈进。到2018年,培育“两化”融合综合集成企业800家、协同创新企业200家。
加快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加快标准的推广应用,组织开展培圳和经验交流,完成200家以上企业的贯标认定。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为指导,推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构建开放式、扁平化、平台化的新型组织管理模式。完善贯标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能力的贯标咨询服务机构,提高贯标认证的市场认可度。依托国家“两化”融合服务平台,全面开展企业自评估、自诊断和自对标活动。每年对全省2000家骨干企业和20个主要行业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
4
培 育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新模式
发展网络协同制造。鼓励制造企业建立制造资源网络化协同平台,加快企业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的综合集成,促进基于数据的设计、生产、物流、仓储等环节高效协同,实现跨区域、分布式协同制造,提升全产业链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鼓励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立协同设计平台,发展网络协同设计、众包设计、虚拟仿真、3D打印等新模式。到2018年,培育100家网络协同制造示范试点企业。
发展个性化定制。加快推进企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鼓励企业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推动传统生产模式由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转变。重点在服装、家电、家具、厨卫、建材等消费品行业以及汽车、机床、叉车、泵阀、船舶、电梯等装备制造行业,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到2018年,培育100家个性化定制示范试点企业。
发展服务型制造。推进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鼓励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重点推动纺织机械、物流装备、食品加工机械、农业机械、泵阀设备、环保机械等传统装备智能化升级,利用互联网开展产品和设备的远程咨询、远程监控、故障诊断、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到2018年,培育1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试点企业。
5
增 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支撑能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深化我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水平,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突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技术。坚持产用联动,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上加大投入,强化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重点发展以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核心工业软硬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新四基”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强化软件支撑和定义制造业的基础性作用。加快设计开发工具、仿真测试工具、制造执行系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工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产业化。加快信息物理系统参考模型、机器视觉、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远程在线检测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培育工业信息工程服务体系。实施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工程,依托大型装备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加快培育一批提供咨询设计、软件开发、工程实施和运营维护等一体化服务的工业信息工程公司,加强工业装备互联互通的标识解析、测量溯源、数据交换、通信协议等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分行业开发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并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培育一批云、网、端一体化的专业云工程与云服务企业。到2018年,培育工业信息工程、云工程与云服务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0家以上。
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特色基地和创业基地。加快提升杭州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水平。着力培育一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骨干企业、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生态链。到2018年,培育服务于制造业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1000家以上。
6
切实提升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
增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制造企业按照ISO2700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健全制造企业信息安全防护机制,建设重要数据资源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灾难备份系统。在制造企业推广自主可控的工业控制系统、国产密码、可信云服务等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信息采集汇总和分析通报机制,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
加快工业信息安全核心技术产品产业化。重点支持系统仿真测试、云安全防护、评估验证等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进访问控制、追踪溯源、商业信息及隐私保护等核心技术产品产业化。支持面向“云网端”基础类、网络与边界安全类、终端与数据安全类、安全管理类等信息安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培育发展安全咨询及集成、安全运维管理、安全测评和认证、安全培训等信息安全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