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出去”战略上,工程机械行业的“变形金刚”们并不喜欢横冲直撞
一向富有争议的三一重工,与德国老牌企业“大象”泵车实现快速“闪婚”。这让处于低迷时期的工程机械市场格局突变。
从规模上看,这桩只有3.6亿欧元的跨国并购,算不上一桩大生意。但如果考虑到被并购方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在业内所拥有的“隐形冠军”的美誉,这次联姻就显得很有意味。
什么叫“隐形冠军”?就企业特性而言,此类企业几乎不为大众所关注,但在其特定的专业市场中,它却有着主宰者的地位。它们可能“专注到偏执”,不但要在细分市场做到“老大”,而且要永远霸占这个位置。
普茨迈斯特就是这样的公司。50多年来,它只生产“大象”牌混凝土泵车,在欧美市场上是名副其实的“冠军”。10年前,在中国市场上“大象”泵车也一度拥有“神”一般的地位,曾占有60%以上的市场份额。
只是在这些年,当三一重工、徐工和中联重科等中国本土公司崛起后,才将它挤下“王位”。目前该公司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不超过10%。
处于城市化高涨阶段的中国有着庞大的基建市场。这使工程机械行业正经历跨越式发展。那些生产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等“变形金刚”的企业,业绩指标总是“翻跟头式”的增长。
据称,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飞到德国与“大象”的创始人施莱西特“相亲”时,讲了一个细节:1995年,他曾在北京一个工地上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只是为了一睹“大象”泵车的芳容,然后用相机拍下照片,回去对刚刚踏上创业艰途的同事们说,“哪天我们能造出这样的泵车就好了!”
那时,很难想象十几年后能有这样一桩“姻缘”。如今,三一重工的目标是成为世界工程机械的前三强。中国工程机械市场2010年已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7%以上。
这桩并购完成后,欧洲生产混凝土泵车排名前三的公司,都已经与中国的“后起之秀”实现联合。中联重科3年前并购了意大利顶尖的工程机械制造商CIFA公司。徐工已锁定另一家德国企业施维英,正紧锣密鼓协商并购事宜。
显然,在“走出去”战略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变形金刚”们并不喜欢横冲直撞。
2009年金融危机阴云密布时,三一重工就认为,这正好给中国企业“打到对手后方去”提供了绝佳的良机。因为,中国企业有国内庞大的市场作支撑,回旋空间巨大;欧美市场加速萎缩,不少资质不错的企业陷在了金融债务的泥潭里。
企业分析人士刘巳洋认为,透过三一这桩并购可以发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已经逐步从“鸡肋”大品牌转换为中小型、专业化且运营良好的企业,“吃小鱼”已成趋势。
这只是些暂时受困于欧债危机沙滩上的“小鱼”。的确,眼下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仍然极大影响着欧洲某些中小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环境,融资困难、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负面问题仍然困扰着这些企业。
单从工程机械行业看,德国企业更加侧重高端制造市场,在亚洲市场快速成长的时候,忽视了中低端市场与中低端产品的开发,错失企业发展的时机。这反而给了中国的“学生们”后来居上的历史机遇。
可以说,欧洲各国在传统制造业领域仍有不少资质相当不错的“隐形冠军”。这些坚强的“小鱼”与中国制造当前的发展状况非常契合。
相比而言,华为公司在美国的并购遭遇挫折,缘于美国把IT产业完全看做战略性垄断行业;中海油的失败同样,在石油资源领域,美国从来都认为是其经济霸权的专属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