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告别此前多年的高速增长,增速下滑在今年上半年依然未见改善。据报道,中国1-6月份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累计销量分别为78614台、104836台、5458台、7849台,同比增速分别为-38.40%、-25.60%、-38.10%、-44.87%。
全球工程机械第一巨头卡特彼勒于7 月 25 日发布历史上最好季度业绩报告。2012年第二季度利润达16.99亿美元,同比增长67%,创历史新高;销售和收入总额173.74亿美元,同比增长22%。
卡特彼勒并预期全年销售和收入总额在680亿至700亿美元,每股盈利9.6美元。
与此同时,外界针对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裁员风波、信用销售模式和“走出去”战略的质疑声也渐起,中外是否真的“冰火两重天”?
8月14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联重科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孙昌军博士。
记者:孙总您好,今年工程机械行业外界看空的声音比较多,中联重科的情况如何?
孙昌军:在6月29日的公司股东会上,公司介绍1-5月主营产品混凝土机械实现了40%的增长,远高于行业2%的增长。增长的原因是技术提升、营销布局和品牌推广。运用CIFA的碳纤维臂架技术开发的长臂架泵车,受到市场欢迎,也提升了利润率。
土方机械今年采用聚焦战略,有望实现成倍增长。塔机产品依然保持巨大领先,并且在国际上也具有竞争力。中联的塔机加上工程起重机,在全球起重机领域可以排名第二,仅次于利勃海尔。
虽然说受宏观经济影响,国内工程机械的增速会有放缓,但还在增长。而且,中联重科今年的海外出口也在提速。
记者:最近对工程机械信用销售模式质疑的声音比较多,还款逾期引发的矛盾也常见诸报道,您怎么看待?
孙昌军:应该说信用销售国内企业都是学了国外的。在国际上,信用销售是包括汽车采购在内的设备购买一种主流模式。有统计,卡特彼勒自从1983年成立金融服务公司以来,卡特彼勒金融服务交货额占卡特彼勒集团设备销售收入的比重(即金融服务渗透率)从1989年的16%稳步攀升,目前基本维持在80%上下。
不只是卡特彼勒,小松金融、福特金融、通用金融无一不对公司的销售产生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利润的重要来源,还能对冲经济周期,提升企业的估值,并助力全球化。
2008年10月,中联重科正式启动“中联重科融资租赁全球服务体系”建设,开始了“中国厂商金融全球化”、“中国制造+中国金融”携手走向海外的探索之路。
目前来看,融资租赁业务对中联重科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和海外业务拓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卡特彼勒2季报恰恰说明,东方不亮西方亮,拥有全球市场是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应该说,相比全球巨头,这条路我们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记者:但外界认为这种业务模式带来的风险也很大,比如坏账?
孙昌军:中联重科采用的厂商金融模式,厂商金融是由厂商控制的。融资租赁,设备的所有权和抵押权都在厂商,比分期付款模式风险要可控。
其次,中联重科有着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信用销售严格把关。信用条件从原来的每季度变化,到现在每月每周都在调整,应该说我们比银行还要严格。今年我们还成立了专门的金融风险监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