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地方两会中的工程机械身影 透过两会看工程机械未来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19  浏览次数:840
核心提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分别于2013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小编将余热犹在几大地方两会中的工程机械发展进行了整合,以飨读者。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分别于2013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作为换届之年的两会,今年的两会可谓更加举世瞩目。按照往年惯例,一月份起,全国各地两会集中召开,从地方两会召开的结果不难看出,今年部分地方两会出现了众多的新气象:“正确的废话”少了,观点的交锋多了;鲜花车队少了,新媒体问政形式多了,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提案增多了。小编也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将余热犹在几大地方两会中的工程机械发展进行了整合,以飨读者。

  湖南:工程机械挺起新型工业化脊梁 中联重科担重任

  1月24日至2月2日,湖南省两会召开,工程机械产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龙头产业,湖南省省长徐守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要深入实施”四千工程“,发展壮大长沙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 徐守盛还指出,“要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全面实施《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重点突破现代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新型轨道交通装备、高性能数字芯片等核心关键技术,启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工程。”

  两会召开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点不仅涉及站在新型工业化潮头的工程机械产业发展,而且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如何向质量、效益转型,挺起湖南新型工业化脊梁上。据记者了解,工程机械行业之所以频频受到湖南决策层的“倾慕”,主要得益于湖南长沙工程机械良好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和“硬件”政策配套设施。工程机械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湖南作为工程机械产业强省,拥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诸多工程机械“巨龙”,为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又一个千亿产业集群崛起提供了一个重要支撑点。

  2012年湖南工程机械行业有些“躁动”,随着三一重工“迁都”北京,产业转型升级的更多担当落到了湖南新型工业化标杆的中联重科身上。2013年,湖南仍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落实各项税收、金融支持政策,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聚集发展试点。在湖南省“两会”上,来自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研究院院长、湖南省政协委员郭岗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明星”。在湖南“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的工业化进程中,中联重科担负着历史重任。“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联重科有信心、有能力将这条工业走廊打造为湖南乃至全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融合的样板。为加快推进湖南”四化两型“的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今年两会,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将参加。

  广西:将柳工打造成全球经营的企业

  2013年1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曾光安将做客访谈节目,就2013年广西“两会”的亮点和民生热点,以及“如何做大做强”国企等问题接受专访。“广西的一些中小企业可以向东盟一些地区发展。柳工在东盟十国的业务应该说是最好的业务之一,过去我们花了大概10年时间,有一些地区只花了5年的时间,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网络体系。比如我们在印尼、泰国、越南甚至新加坡等地区,我们都有很好的代理来为我们的客户服务。所以我们希望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同时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把它开拓建设好。当然更重要的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层到员工都有开拓市场、征战全球的雄心和壮志,包括逐步树立能力,这样的话我相信很多广西企业都能够在全球特别是一些熟悉的市场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曾光安如是说。

  马飙主席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广西过去五年和未来五年发展的要求。曾光安表示,2012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的关键一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等和柳工的工程界业务密切相关的国民经济领域的发展速度都放缓了脚步,这导致了中国国内市场的下滑。针对这样的情况,柳工采取了一些非常有力和得当的措施,首先是中国市场上控制风险,确保柳工的核心产品,比如装载机、挖地机这些产品的市场份额在稳中有升的情况下来控制存货的风险、运输状况的风险,来确保企业资金的稳定。同时我们也加大了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加强国际化战略,放眼全球市场。通过这些策略的采用,整个柳工在2012年巨大的市场变化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我们产品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我们现金流的改善以及我们在海外市场的成就都进一步地奠定了柳工未来发展的基础。谈及未来,曾光安表示,人才、完善的代理商体系、准确的市场定位、不断提升的企业品牌都是柳工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重点。

  为广西发展自豪,为柳州贡献骄傲。在“两会”的代表团会议和小组讨论上,来自柳州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无不洋溢着自豪。作为西南工业重镇,柳州各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曾光安说,“五年间,柳工的销售总收入也从60多亿元发展到去年的200多亿元。柳工做大做强了民族品牌,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受到国外人士尊重,去年海外业务占三分之一。”

  山东:创新驱动发展 “蓝黄”战略突出

  在201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山东省长姜大明提出要“突出”蓝黄“引领重点带动,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作为重要引擎,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布局、要素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未利用土地开发等重点工作,产业集群和特色园区培育取得积极进展。”近年来,山东机械工业先后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多重影响,发展一度受到制约。但2012年1—11月份,省内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已超过2万亿元,在并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山东省机械工业能够“逆袭”成功,并首次紧跟江苏进入2万亿元俱乐部。

  对于山东来说,地方两会召开更加坚定了山东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以创新驱动山东由“追赶”到“引领”的跨越,成为代表们关注的话题。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山东拥有坚实的基础。代表们认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尤为关键。“加大民营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也可以使一个企业从一个资源型企业成功的转型为创新型企业”、“进一步的政府搭建好平台,引导企业利用新技术,利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代表们的调整底气就来自前不久出台的山东“科技16条”。

  山东因为有着山东临工、山重建机、潍柴、山推、山工、雷沃等许多工程机械企业而发展迅速。2012年,山东省工程机械出口更是表现优异。建筑用工程机械和采掘装备以及挖掘机等产品对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出口增长明显,“山推”、“科瑞”、“雷沃”、“临工”等自主品牌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2013年,山东省工程机械仍将延续增长态势,随着市场的回暖,各类政策的扶持,创新力度的加强,山东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未来可谓值得期待。作为参加了几届两会的山东重工董事长谭旭光今年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提案,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江苏: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融资成本

  基层、民生和发展是江苏两会今年瞄准的三个方向,无论是抢占新能源发展技术,还是信息化发展、两化融合,徐工都是江苏工程机械中的翘楚。而在众多的江苏地方两会代表中,来自盐城亭湖区的人大代表陈茂荣的感慨可能是工程机械行业中许多人的心声:“从发展制造商到系统解决供应商、运营商,对民营企业来说压力很大。降低融资成本是民企共同期盼。”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助推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他表示,目前许多民营企业,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要从国内市场走入国际市场,背负的压力远大于风险。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融资成本,切实解决了企业的大难题。对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2012年,徐工营业收入低调破千亿,展望已经迈入的2013年,徐工董事长王民表示,工程机械行业真的到了一个优胜劣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现在很多企业感到比较不舒服。但是对徐工来讲,是一个绝好的一个内部练兵,内部转型升级和提升技术创新的一个好机会。2012年徐工租赁以专业的融资租赁平台为集团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支撑。2013年是融资租赁风险控制的关键之年,徐工租赁将严格落实集团公司提出的“三个更加注重”的经营工作指导思想,将融资租赁风险控制系统提升工程作为租赁公司的“一号工程”,切实将风险控制落到实处。

  如今,徐工重卡基地已经奠基,加上之前的全球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最先进、精益制造能力最强的徐工全地面起重机、装载机智能化、混凝土泵送机械、混凝土搅拌机械四大基地,徐工“十二五”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可谓风风火火进行着。未来,相信徐工将进一步巩固夯实“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徐州作为全国最大、全球重要工程机械产业基地的各项基础,对提升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竞争格局将产生重大的影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大吨位的“三高一大”的工程机械产品,努力补齐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过去的弱项和短板。徐工将成为带动江苏工程机械深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绝对中坚力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版权隐私| 模架问答| 会员特权| 网站特色| 会员公约|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公网安备 32058302001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