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前沿 » 正文

“富营养化水氮磷脱除剂”研制成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17  浏览次数:1489
    武汉12月26日电 记者田豆豆 通讯员赵应繁报道:记者日前从湖北省地矿局获悉,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研制的富营养化水体氮磷脱除剂获得成功,它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脱除效率分别超过了80%、90%,从而探索出一条利用非金属矿物的吸附特点来治理污水的环保型道路。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湖泊总面积约7.43万平方公里,85%的水体富营养化。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东部的湖泊已基本全部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针对这一社会环境问题,该所充分发挥自己了解矿物特性的优势,积极开展利用非金属矿物具有吸附能力较强的特性,进行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脱除的研究工作,设立了《富营养化水体氮磷脱除剂的开发研究》课题。经过两年艰苦的探索,由他们制备的实验室级产品在试验中显示了对氮磷非常出色的脱除效果。据介绍,利用非金属矿物吸附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同其他治理方法比具有明显优势:它利用非金属矿物的吸附特点,在治理污水的同时,能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变成肥料和能源而再次回收综合利用,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是环保型治污模式。
  
  同传统的清淤、引活水等治理模式比,这一研究成果具有治理简单、工程量小、费用低廉等优势。只要将用非金属矿物生产的氮磷脱除剂进行污水自净工艺处理,即可大大降低污水中氮磷的含量,使排进湖泊中污水近似于净水,从而大大降低治污费用。
  
  同生态——生物修复法比,这一研究成果具有危害可预知的优势。目前,国际较为流行的生物修复法一般是采用食藻动物或菌群来控制藻类的生长速度和总量,但是对其大量繁衍所带来的危害却研究甚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未知的危害可能比已知的危害更难以控制。
  
  同化学治污方法比,这一研究成果不会形成二次污染。用化学方法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就是在污水中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但是这些极易造成二次污染。经武汉市城市排水监测站检测,该氮磷脱除剂治污效果良好,可将污染五级以上的水体提高到二级水体标准。有关专家认为,利用我国丰富的非金属矿物资源开展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不仅是一种环保型的治污模式,而且能提升我国的非金属矿物开发与利用水平,甚至可以形成新的产业群。
  
  (摘自:人民网)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版权隐私| 模架问答| 会员特权| 网站特色| 会员公约|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公网安备 32058302001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