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一下,在生产车间,生产的主角不再是一排排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一列列灵活翻转的机械手臂。如今,这样的设想成为现实。浙江省机器换人项目至2015年已累计减少普通劳动工人近200万人;而在广东、山东等地,已有不少人工岗位被机器人劳动力替代。机器人正不断走进生产车间,将工人从简单、机械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在我国刚刚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工业机器人也成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然而机器换人虽在有序推进,却也问题颇多、困难重重。中国目前虽已成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却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智能制造的大势所趋下,机器换人项目只是打了头炮。如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任重道远。
机器换人,归根结底是人才的转型升级。
随着政府政策的不断落地,人口红利的消失,机器换人项目在传统制造业中迅速铺开,但精通机器人的配套技术人员却微乎其微。要想实现机器线下生产、员工线上操控的生产场景,必须加快劳动力专业技能的培训升级。同时,机器人后期调试、维护和控制的技术性岗位需求正迅速增加,企业也亟需培养一支智能制造的人才队伍,为行业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目前,我国机器人核心技术欠缺,工业机器人在精度、速度等方面不如国外同类产品,致使机器人转化为生产力的程度较低;而企业机器换人需求的爆发性增长,又亟需一大批精通机器人研制和行业制造工艺的复合型人才。所有的发展导向都指向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机器换人项目中,解放的是低效的员工,培养的是专业的技术型劳动力。人才,才是机器换人的核心竞争力。
工作不会消灭,只有转移。未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无人车间”和“无人工厂”,将中端生产交给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将劳动力前移至开发管理,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能力,让劳动凝结出更多智慧的结晶。
蒸汽机的出现,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机器换人,也必将推动国家制造业的战略升级。随着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对劳动力的专业素质要求也将更多。让劳动迸发出更多智慧,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