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是传统制造业大市,2015年制造业产值达1.3万亿元,其中,纺织鞋服、建材家居、食品饮料等传统轻工产业占六成以上。这些产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伴随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市场需求量大大增加。对此,泉州于近年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用以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
此次出台的意见指出,泉州将围绕纺织鞋服、建材家居、机械装备、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升级需求,以大力发展传统制造业专用机器人为突破口,力争短时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内同类产品水平,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取得突破,基本满足泉州市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到2020年,力争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规模超百亿元,形成1至2个有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建设10个以上机器人创新、检测、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泉州机器人产业研发制造、示范应用、产业集聚、要素保障实现全方位突破,成为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
据了解,为实现以上目标,泉州将扶持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重点支持研发机器人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高精度减速器、智能控制系统、视觉识别系统、传感器等重点领域技术开发及系统集成,经评定,对实施单位给予最高 200 万元资金补助。同时,对在原理、结构、性能等方面有重大创新的机器人及其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或总集成项目,经认定为首台(套)重大装备和关键部件的,按其研发投入的 30% 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此外,泉州还将大力推广机器人应用,鼓励采购国产机器人,对纳入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的机器人,按采购发票总价(不含税)的 20%予以购置补助,对销售给本地企业的“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按销售发票总价(不含税)的 10%予以补助,并推进以机器换工和智能化改造为重点的新一轮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通过购买工业机器人(机械臂、机械手),对现有装备和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市级财政按工业机器人购置金额(不含税)不高于 10%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 100 万元。
泉州还将打造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加快推进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 技术研究院等高端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工业机器人及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技术研发、检测试验、工业设计、系统服务、 标准信息、技术转移等公共服务平台落户泉州,增强对产业技术创新和升级发展的共性支持能力,对经泉州市高端装备专家组组织专家认定的机器人公共创新和服务平台,按研发测试仪器、设备和软件投入额给予3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评定为国家级机器人创新中心、机器人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的,给予建设单位500万元一次性奖励。
据悉,为鼓励高校和科研单位与泉州市企业共建机器人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 技术开发基地、中试基地、新型科研机构等技术创新平台,开展机器人技术及产品研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诊断、成果转化、人才培训等服务,泉州将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相关行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加快引进行业高层次人才,贯彻落实人才“港湾计划”,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团队+ 创新项目”的精准引才模式,有效推进智能制造企业与机器人专业人才、项目的高效对接,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带项目落地,对引进机器人高层次人才(团队),支持申报中央、省级人才项目,支持其参加机器人领域省级以上荣誉奖项评选,创造 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环境,协助解决好当选的高层次人才的住房、就医、配偶就业、随迁子女就学等问题,搭建引才聚才对接平台,以高层次人才集聚带动机器人产业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