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前沿 » 正文

沈阳机床出海记“走出去”战略实现双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17  浏览次数:1279
  2004年底,我国机床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沈阳机床并购了破产的德国著名机床生产企业希斯集团。
  两年多过去,这桩跨国姻缘实现了多赢:通过希斯,沈机产品打进欧洲市场,欧洲已占沈机出口份额的1/3;还为沈机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关键是,并购德国希斯,接收了希斯的全部技术力量、专利,沈阳机床一步迈进了大型、重型机床生产行列。
  
  沈阳机床的接手也使希斯重新焕发了生机,次年扭亏为盈。希斯所在的阿瑟斯雷本市政府还向沈阳机床集团颁发一个特殊奖项——经济奖。
  
  沈阳机床为何能获得如此成功?
  
  走出去——
  
  希斯成为沈阳机床的发动机
  
  今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机床展,沈阳机床一下拿出5台技术领先的大型机床,让业界震惊。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惠仁轻松地说,“论规模我们已进入世界十强,论技术我们和世界一流的差距越来越小。”
  
  这种缩小除了沈机人的努力,还与并购德国希斯有关——在这之前,沈机尚不能制造大型重型机床。
  
  2004年8月,希斯公司破产,同年10月29日沈阳机床全资并购希斯公司。
  
  德国希斯公司是一家机床行业的“百年老店”,以制造重型和大型机床出名。由于生产成本高居不下、欧洲经济不景气,研发投入过大而市场开拓不力等原因,2004年夏天提出破产申请,开始寻找新的投资伙伴。
  
  谈判很艰苦,但因为坚持了三点:要使新希斯公司取得新的发展;立足于在当地发展企业,而不是把企业搬到中国去;依靠原希斯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做好企业。沈阳机床公司战胜诸多对手,以200万欧元盘下了整个希斯公司。
  
  “全资收购加注入流动资金,总共投入8000万元人民币。‘走出去’比‘请进来’的成本低得多。要是引进,这笔钱光是希斯公司44台大中型加工设备都未必买得来。何况还有德方8万平方米厂地,17个产品的全套技术,和‘希斯’这个机床顶级品牌呢。”
  
  陈惠仁说,海外并购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首先要明确战略目标。沈机之所以要收购希斯,就是看中了它在大型重型机床方面超强的研发能力。
  
  走进去——
  
  希斯成为文化融合的“自留地”
  
  按约定聘用了135名德国员工、足额发放工资,沈阳机床的承诺都兑现了,新希斯公司开始运行,真正的考验开始了。
  
  第一是人才,第二是文化。国际化经营理念最具代表性的是人才观念,要有国际化的用人观念,全球化的人才视野。眼光不应局限于身边、周边。陈惠仁说:“很多企业管理者派自己身边的、最信任的人去管理,到头来效果并不好。在国际化经营中仍停留在‘只有用自己人,放在眼皮底下管才放心’这个看法,像一个‘土财主’。”
  
  在管理体制上,希斯采取了“双总经理制”, 并对双方权责进行限定。陈惠仁介绍,除了他本人兼任董事长,中方还有一名兼职总经理,主要研究企业发展大的方向问题;德方一个,具体负责管理的是他们在当地聘任的具有十多年企业经营经验的尼采博士,德方管理层得到充分尊重和理解。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版权隐私| 模架问答| 会员特权| 网站特色| 会员公约|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公网安备 32058302001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