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前沿 » 正文

基于网络技术的多模式CAPP系统研究与实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17  浏览次数:417

    工艺设计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和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连接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的桥梁,对产品质量、产品性能和降低产品成本都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工艺设计大多数是手工编制,水平低,重复部分多,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工艺质量得不到保证,工艺设计标准化程度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PC机的广泛运用,工艺设计的计算机化提上了日程,于是产生了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即CAPP。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隶属于CAD/CAPP/CAM/CAE子系统,是CIMS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单元。作为维系CAD、CAM 系统之间的纽带,CAPP是实现工程数据共享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是CIMS系统中的信息中枢,是确定生产中信息流、物料流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工艺设计的经验性和动态性,和它对千差万别的加工环境的依赖以及大部分工艺过程问题都无法建立数学模型等原因,开发CAPP系统的技术难度很大。在国内,CAPP的开发起步也较晚,无成熟的经验技术,CAPP技术的开发远远跟不上CAD和CAM的步伐,其运用的广度和深度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相去甚远,可以认为:CAPP在制造业中还缺乏实践基础。因此,国内的CAPP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需求,CAPP系统的商品化市场是相当广的。 

    从80年代起,国内有些科研单位针对具体的企业开发了一些专用CAPP系统,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交互式系统,交互式CAPP强调的是友好的人机界面,主要达到“甩钢笔”的目的,实现编写工艺的计算机化:②派生式系统,一般讲派生式CAPP生成方法是在成组技术的条件下通过检索相似零件组的标准工艺加以筛选并对选出的工艺进行编辑修改而成新的工艺的方法:③创成式系统,创成式CAPP强调的是工艺文件及工序图的全自动生成,它的工作原理与人的思维很相似,是利用系统中自身的决策逻辑以及有关的制造工程数据信息进行工艺规划。
 
    这几种系统,各有其适用的范围:交互式系统相对以前的手工编写工艺有了进步,它提高了工艺编写的效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工艺的标准化,它在一些小型工厂是很有利用价值的,特别是零件成组性不好和产品结构不稳定的工厂:派生式系统运用范围比较广,它让人参与了工艺的规划,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系统在很多工厂都可以实行,其实用性在几种模式中是最好的:创成式系统实现了工艺规程生成自动化,大大减轻了工艺人员的工作量,其缺点是若要生成的工艺和工序图符合本工厂的实际加工条件,必须建立与本工厂生产加工环境相匹配的决策知识库,知识库的建立要本厂的工艺专家进行较长时间的摸索、整理和开发,同时它能处理加工的零件很有限。

    三种系统虽然各有长处,但是一种单一的模式又无法满足企业生产加工的实际要求和CAPP向实用化发展的需求,因而无法进行普及。笔者从CAPP的开发研究中总结认为当前CAPP系统研究的关键是要解决好系统的开放性、适应性和集成性问题。解决系统的开放性、适应性问题,就是要使系统适应性广,扩充性好,实用性强,用户使用维护方便,便于系统的普及运用;解决集成性问题就是解决系统与CIMS中各个环节协调的问题,使之能与CAD和CAM等CAX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必须将三种系统取长补短,形成一种多模式的CAPP系统,并结合当前的网络技术,采用分布式的数据库管理生产信息。这样便形成了本文将要论述的基于网络技术的多模式CAPP系统。(完)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版权隐私| 模架问答| 会员特权| 网站特色| 会员公约|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公网安备 32058302001128号